最常见植牙

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最常见,所以植牙也最常见。有两点需要注意,第一,事先了解牙槽嵴颊舌侧宽度,第二,术中注意不要损伤下牙槽神经。

了解牙槽嵴颊舌侧宽度不外乎使用二医学到的望诊以及触诊,本例右下第一磨牙(6)缺牙区颊舌侧宽度相当可观(图一箭头之间),加上触诊,保险系数就不低了,本例不利因素是右下第二磨牙往近中倾斜(图一斜线),近远中间隙偏小。为了保险起见,我们做了CT检查,牙槽嵴横断面显示它的确很宽(图二:B:颊侧;L:舌侧),大约九毫米,我们准备植入直径六毫米植牙,植牙两旁还有一个毫米骨头,植牙成活就可能没问题。

CT扫描还可以准确定位下牙槽神经(图二:圆圈),由此我们初步决定了植牙长度:十四毫米(三个毫米在骨头外面,设计要求)。其实CT也不是那么重要,最重要还是术前术中拍摄准确X光片

为了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,不能使用下牙槽神经麻醉,必须采用局部侵润麻醉。万一钻洞深度没有掌握好,钻头接近神经时,病人痛的会哭或者告诉你,这时最好再拍摄一张X光片证实深度以及与神经关系,然后决定是否/怎么样追加麻药。如果局麻太深,即使钻头横切神经,病人也感觉不到。

切口翻瓣(颊(B)舌(L)侧)后,证实骨头宽度(图三)。为了掌握好深度,术前术中多拍摄X光片几次,并且进行测量,反复问自己看清楚神经没有(与否):神经管上缘在那里?如果没有把握,宁可用短一些植牙,给自己多一些余地。其实植牙长度不重要,而直径更重要。

然后小钻头换大钻头,多用冷水冲洗灌注,每次控制好钻头深度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图四显示直径六毫米的洞(O, osteotomy),颊舌侧骨头好像都有一毫米厚。当洞钻相当大时,不妨用骨匙或者探针(图五:示意图)检查骨壁有没有穿孔,尤其是穿到神经管里(圆圈)。据说碰到神经管时,你会觉得突破感。如果手脚和脑子都很笨,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。比较客观的迹象是出血比较明显。这时可能不要继续钻孔,选择短粗的钻头以及植牙,或者悬崖勒马,术后让病人服用激素减少水肿。

这一例由于病人条件好(骨头宽),术前准备工作充足,术中小心翼翼,最终结果还比较理想(图六):植牙(I:6x14毫米)离神经(N)以及颏神经襻(*)两到三毫米。最后缝合伤口(图七)。由于这位病人口腔卫生维持的好,第二前臼齿刷的干干净净,术后没有用抗生素。现在术后第四天还没有感染或者神经受损迹象。

下颌第一磨牙植牙是最容易的,应是第一例植牙病例,选择骨头宽宽的,切口偏大些,视野好些,植牙直径可以小些,四点五毫米或者五毫米。主要控制好植牙深度,把握不足,就选择短些,术后让植牙在骨头里多长一段时间:五六个月。术后让病人维持好口腔卫生,对他们不放心,就使用抗菌素吧。回学术讨论园地

Xin Wei, DDS, PhD, MS 1st edition 12/09/2012, last revision 12/10/2012